5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在報告中,總理兩次提及互聯網金融,短短的幾句話卻透露與以往大不同的監管新風向。
互聯網金融,已連續三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及
2014年,互聯網金融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到,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互聯網新經濟業態給予前所未有的重視,其中兩處提到互聯網金融:在回顧2014年工作時,提及“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在談到2015年工作時,要求“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2016年兩會,規范發展成為主旋律。報告在“2016年重點工作部分”稱,加快改革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制,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
提了3年,但轉變在哪里?
2014年報告強調“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2015年報告強調“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然而今年,報告的提法已經變成“規范發展”。
轉變,意味著什么?
觀點一:在連續兩年使用“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之后,政府工作報告今年使用了“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的說法,表明政府在繼續支持行業健康發展的同時,也已注意到了2015年出現的一些亂象。
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意味著政府對破解小微企業和民間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依舊懷有殷切期望,未來政策或將向此方向引導。
觀點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互聯網金融持規范態度,這對行業長遠發展是重大利好。在互聯網金融經過3年多的野蠻發展,行業惡性事件不斷發生的當下,規范發展已經迫在眉睫。
2016年在規范發展的引導下,行業洗牌會加速,真正實現良幣驅逐劣幣,這樣互聯網金融才能健康發展壯大。
觀點三:首先,提法的轉變,說明政府及監管機構認識到了互聯網金融整個行業所蘊含的潛在風險。要由粗放式的發展轉為在一定規則下的規范發展。
其次,互聯網金融承載著國家普惠金融的使命,就必須堅持小額、分散,堅持服務于傳統金融體系尚無法覆蓋到的人群。只有堅持普惠金融的導向,才能真正解決互聯網金融業目前面臨的風險與挑戰,促進行業規范健康發展。
觀點四:普惠金融是一個更寬泛的概念,也是決策層最終希望達到的目標,而互聯網金融則更多是達到這一目標的一種重要的形式和途徑。
決策層既充分認識到互聯網金融在推動普惠金融方面的重要價值和作用,也意識到了之前行業發展中缺乏規范和監管所帶來的問題的風險,所以在今年兩會的報告中重點提出了要規范發展。
但互聯網金融本質并沒有問題,是促進達成普惠金融非常重要的途徑??吹竭@一風向的變化,相關企業,應該深入研讀相關政策法規,著手進行合規性梳理。
綜合自:新華網、互聯網金融新聞中心、網貸之家
|